上周在华盛顿特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上,官方和私营部门参与者的心情都充满了焦虑与宽慰。宽慰的是,全球经济及其所有地区部分的表现远好于春季预期,尽管美国的关税冲击仍在持续。焦虑的是,在最近相对良好的经济和市场表面下,正在进行的变革仍处于早期阶段,并且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
意外的韧性
会议中一个罕见的共识是,今年迄今的经济表现已超越了“解放日”春季后悲观的预期,而在中心情景中,这个趋势预计将持续到2026年。原因包括:全球贸易韧性强,金融环境支持力度大,美国政策不确定性从夏季以来有所降低,以及其他地区普遍健全的增长支持政策。
尽管感到宽慰,但仍存在诸多担忧。在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总结会议的主席声明中,常见的忧虑包括:“低增长、高债务、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贸易摩擦以及过度的全球失衡”。此外,各个地区被视为各有利弊。
- 在美国,人工智能的乐观情绪及其推动的大规模投资目前盖过了关税、政策偶然性以及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会议期间对此进行了广泛讨论)带来的负面影响。消费的“K型”活力(完全由高收入家庭推动,而收入分配另一端的家庭在缩减支出)和“低招聘、低裁员”的劳动市场平衡被认为是对前景的谨慎原因,但总体来看,更向于增长速度的重新加速,并预计通胀将显著攀升,反映出关税传导的主要部分仍在前方。
- “欧洲的时刻”,在春季会议时广泛流行的口号,似乎已经过去。这次欧洲在会议中的讨论很少,主要集中在欧洲之间的讨论。欧洲人表示,许多积极的结构性改革正在推进,增长逐步加速,通胀符合目标。然而,外界普遍认为实际变化太少、太慢。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新兴市场的经济政策质量给予了总体高评价,私营部门参与者对其前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乐观(截至目前,新兴市场资产历史性超表现)。然而,中国的代表在会议上保持了异常低调,因其持续的结构性政策挑战导致通缩、国内需求疲软,以及对全球失衡的贡献日益增加而被单独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