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月的普华永道(PwC)评估之后,欧洲中央银行(ECB)也对欧元区银行数字欧元的成本进行了自己的评估。得益于大规模的成本协同效应,他们在最初四年内的投资金额,普华永道估计为180亿欧元,而根据欧洲央行的说法,实际的范围会更加温和(在40亿到57.7亿欧元之间)。然而,这一备受关注的金额并不是唯一的问题,因为长期来看,向银行补充欧元系统储备的经常性成本可能会对融资条件造成更大的压力。

在10月29日,欧洲中央银行(ECB)理事会开始了数字欧元准备工作的一个新步骤,并公布了其发布的初步时间表。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在2026年通过立法框架,试点项目可能在2027年启动,欧洲央行最早可在2029年发行其数字货币[1]。

这一项目在欧元区的银行中引发了担忧,并不是因为它的目标(维护欧洲主权)不令人钦佩,而是因为所提出的条件(例如,参见上周欧洲支付创新协会(EPI)发布的公开信[2])。

大约两周前,欧洲央行公布了与数字欧元相关的银行业投资成本的估算[3],这是基于普华永道在2025年六月发布的研究[4]。该研究是应欧洲信用行业协会的要求进行的[5],普华永道的成本研究表明,欧元区银行需要进行180亿欧元的投资。这些成本涵盖了必要的初始投资(系统开发、基础设施改造以及与现有服务的整合)。然而,经常性的运营成本(维护、更新和技术支持)并不包含在分析范围内。

主要基于额外的协同效应(占成本的95%),欧洲央行将这一数字从180亿欧元降低至40亿至57.7亿欧元,这一金额被欧洲央行视为适中的,因为它仅占银行年度IT成本的3%[6]。然而,当普华永道估计的180亿欧元与2024年欧元区银行的2200亿欧元的净收入总额相比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7]。不过,这场数字的较量掩盖了一个根本点:数字欧元对银行业的成本并不在于初始投资(这些投资已经相当可观),而在于为了弥补客户存款转化为数字欧元而导致的储备损失,欧洲央行系统需要额外的再融资。我们估算这一成本接近每年80亿欧元,基于平均假设。

分享这篇文章: